【ppzhan摘要】近年中國印刷業(yè)迸發(fā)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墻內墻外”處處開花,為國內外所關注。在7月10日~13日舉辦的上海印刷周上,印刷企業(yè)的實力再次為國內外同行所矚目,從古老的珂羅版復制技術到科技前沿的3D打印技術,古今遙相呼應,彰顯出印刷業(yè)在我國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正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
我國擁有輝煌燦爛的文明發(fā)展史,作為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更是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期,我國印刷業(yè)不忘傳承,更借助科技,印刷將書寫嶄新篇章。
傳承 珂羅版、雕版技術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古老的就越是民族的!”在北京展團,我國珂羅版工藝所剩無幾的傳人、北京東方寶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方一再對記者說。在東方寶笈10多平方米的小小展位上,沒有經過豪華特裝,只是將數幅幾近失傳的珂羅版古畫簡單地懸掛在展板上。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如此,短短的幾天展期,東方寶笈收獲頗豐,不僅開展天就賣出了兩幅“國寶級”珂羅版字畫,還達成了多個合作意向。她說:“我們展位上的觀眾一直絡繹不絕,了解珂羅版的人看到珂羅版后繼有人了,感到興奮、高興;不知道珂羅版的人則專程過來一睹珂羅版的真容。”
除壓印環(huán)節(jié)外,純手工制作,以絲絹為底,天然礦物顏料為原料,珂羅版就是這樣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畫的神韻,而這是現代噴墨打印技術所無法做到的。李東方介紹,目前中國印刷博物館就珍藏著由東方寶笈制作的珂羅版古畫。“珂羅版畫不只是復制品,同樣是收藏愛好者的藏品。”
“這次印刷周上,很多企業(yè)來向我們‘取經’,想轉型做珂羅版”,李東方說,當下傳統(tǒng)印刷“紅海”競爭殘酷,很多企業(yè)看到古畫高仿真復制市場興起,紛紛購置了噴墨打印設備,一窩蜂擁了上來后發(fā)現,原本的“藍海”變成了“紅海”,這時人們想到了珂羅版。開展第二天,上海博物館就派了專人過來尋找東方寶笈的展位,意欲與東方寶笈聯手將南派珂羅版技術重新振興起來。
“進入的企業(yè)多了,您不擔心會有競爭嗎?”面對記者的提問,李東方非但沒有發(fā)愁反倒興奮了起來,“珂羅版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版種,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將這個古老的版種傳承下去,不僅對文化發(fā)展有好處,更對珂羅版的傳承意義非凡”。
印刷周上,更有企業(yè)將傳統(tǒng)生產工藝搬到了現場。揚州古籍線裝產業(yè)有限公司、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現場進行雕版印刷生產,古色古香的展位搭配極富古韻的手工制作場景,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拍照留念。雕版印刷工藝起源于揚州,宣紙加上純手工線裝,一本古籍風貌被逼真還原。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則圍繞著竹葉宣紙老家的特長辦起了文化產業(yè),集造紙、雕版印刷、古籍出版、旅游于一身。
揚州古籍線裝產業(yè)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闞偉偉告訴記者,雕版工藝難就難在版樣的雕刻上,國內雕版的大家,正瀕臨消亡,亟待重點保護。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駱群芳也有著同樣的擔心,竹葉宣紙生產中必須用手不斷地在水里抄洗,不能帶手套,“傳承的人越來越少了”。人才缺乏是當前傳統(tǒng)工藝面臨的大難題。
創(chuàng)新 3D打印技術
創(chuàng)新貫穿在此次印刷周的每個角落,但要說到創(chuàng)新的主角,那一定非3D打印莫屬。此次印刷周特設了3D打印專區(qū),云集了業(yè)內外3D打印領域的*。北京印刷學院利用3D打印出的柔性印版展示了根據動漫設計衍生出的3D動漫形象;上海印刷集團展出的新疆龜茲洞窟內的3D立體壁畫;業(yè)外的3D打印展品更是百花齊放、貼近生活,工業(yè)生產中的各類零部件、3D人像……豐富多彩。
印刷周上,關于3D打印的主題會議更是場場爆滿。7月11日和12日,北京印刷學院主辦了兩場3D打印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與發(fā)展主題會議,會議區(qū)被圍得水泄不通,大大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
“3D打印看似這兩年才為人們所認識,實則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將這項技術應用在了火箭零部件的制作中。”北京隆源自動成型系統(tǒng)有限公司馮濤在演講中如是說。他將3D打印的應用比喻為一座水下體積龐大、水上嶄露頭角的冰山,水面上的部分代表已經實現商品化的應用,例如手機殼、人像等,而水下即將浮出水面的部分則預示著3D打印未來廣闊的應用前景。他說:“目前看來這部分市場并不大,然而一旦市場化,則會迸發(fā)出驚人的潛力,如金屬零部件制造等。”處于水下深處的則是人體器官打印,在該領域3D打印被譽為是有前途的解決方案。
與整個制造業(yè)相比,北京印刷學院的3D打印成果則更加貼近印刷業(yè)。北京印刷學院綠色印刷包裝研究院副院長齊英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傳統(tǒng)柔性版材在生產中需要歷經兩次曝光和顯影過程,而3D打印出的柔性版材省去了顯影和曝光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了效率,采用的水性油墨也是綠色環(huán)保的,她認為這項技術對印刷業(yè)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一旦這項技術的精度問題得到解決,其影響力相當于在柔性版領域投放了一枚炸彈。”
主題會議上,觀眾們踴躍地提出了各種有趣而實際的問題,如3D打印產品硬度如何、如何實現豐富的色彩還原、如何將設計稿在3D打印軟件與常用軟件間進行格式轉換等。甚至有觀眾直接問:“3D打印照相館內打印一個人像多少錢?”
配合會議區(qū)旁展示的古代雕塑和壁畫還原產品、柔性印版等各種3D打印產品,與會者均感嘆當前3D打印技術的應用覆蓋速度之快,“3D打印已經從火箭制造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融合 傳統(tǒng) 現代=廣闊前景
傳統(tǒng)工藝與前沿技術之間并非如南北極般“水火不容”、處于行業(yè)的兩個,將二者融合在一起更會迸發(fā)出新的火花。
據李東方介紹,珂羅版字畫雖然精美,但也有技術瓶頸,無法實現立體效果就是珂羅版技術一直未能解決的難題。其復制出的油畫有視覺而無觸覺,看著像、摸起來卻不像,而這似乎正是3D打印技術的特點。如若能夠借助珂羅版技術色彩還原方面的特長,發(fā)揮3D打印立體復制中的優(yōu)勢,將兩項技術合二為一,強強聯合后,想必能夠產生1 1>2的效果。這或將成為未來傳統(tǒng)工藝與前沿技術的融合點。
我國擁有輝煌燦爛的文明發(fā)展史,作為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更是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期,我國印刷業(yè)不忘傳承,更借助科技,印刷將書寫嶄新篇章。
傳承 珂羅版、雕版技術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古老的就越是民族的!”在北京展團,我國珂羅版工藝所剩無幾的傳人、北京東方寶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方一再對記者說。在東方寶笈10多平方米的小小展位上,沒有經過豪華特裝,只是將數幅幾近失傳的珂羅版古畫簡單地懸掛在展板上。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如此,短短的幾天展期,東方寶笈收獲頗豐,不僅開展天就賣出了兩幅“國寶級”珂羅版字畫,還達成了多個合作意向。她說:“我們展位上的觀眾一直絡繹不絕,了解珂羅版的人看到珂羅版后繼有人了,感到興奮、高興;不知道珂羅版的人則專程過來一睹珂羅版的真容。”
除壓印環(huán)節(jié)外,純手工制作,以絲絹為底,天然礦物顏料為原料,珂羅版就是這樣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畫的神韻,而這是現代噴墨打印技術所無法做到的。李東方介紹,目前中國印刷博物館就珍藏著由東方寶笈制作的珂羅版古畫。“珂羅版畫不只是復制品,同樣是收藏愛好者的藏品。”
“這次印刷周上,很多企業(yè)來向我們‘取經’,想轉型做珂羅版”,李東方說,當下傳統(tǒng)印刷“紅海”競爭殘酷,很多企業(yè)看到古畫高仿真復制市場興起,紛紛購置了噴墨打印設備,一窩蜂擁了上來后發(fā)現,原本的“藍海”變成了“紅海”,這時人們想到了珂羅版。開展第二天,上海博物館就派了專人過來尋找東方寶笈的展位,意欲與東方寶笈聯手將南派珂羅版技術重新振興起來。
“進入的企業(yè)多了,您不擔心會有競爭嗎?”面對記者的提問,李東方非但沒有發(fā)愁反倒興奮了起來,“珂羅版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版種,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將這個古老的版種傳承下去,不僅對文化發(fā)展有好處,更對珂羅版的傳承意義非凡”。
印刷周上,更有企業(yè)將傳統(tǒng)生產工藝搬到了現場。揚州古籍線裝產業(yè)有限公司、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現場進行雕版印刷生產,古色古香的展位搭配極富古韻的手工制作場景,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拍照留念。雕版印刷工藝起源于揚州,宣紙加上純手工線裝,一本古籍風貌被逼真還原。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則圍繞著竹葉宣紙老家的特長辦起了文化產業(yè),集造紙、雕版印刷、古籍出版、旅游于一身。
揚州古籍線裝產業(yè)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闞偉偉告訴記者,雕版工藝難就難在版樣的雕刻上,國內雕版的大家,正瀕臨消亡,亟待重點保護。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駱群芳也有著同樣的擔心,竹葉宣紙生產中必須用手不斷地在水里抄洗,不能帶手套,“傳承的人越來越少了”。人才缺乏是當前傳統(tǒng)工藝面臨的大難題。
創(chuàng)新 3D打印技術
創(chuàng)新貫穿在此次印刷周的每個角落,但要說到創(chuàng)新的主角,那一定非3D打印莫屬。此次印刷周特設了3D打印專區(qū),云集了業(yè)內外3D打印領域的*。北京印刷學院利用3D打印出的柔性印版展示了根據動漫設計衍生出的3D動漫形象;上海印刷集團展出的新疆龜茲洞窟內的3D立體壁畫;業(yè)外的3D打印展品更是百花齊放、貼近生活,工業(yè)生產中的各類零部件、3D人像……豐富多彩。
印刷周上,關于3D打印的主題會議更是場場爆滿。7月11日和12日,北京印刷學院主辦了兩場3D打印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與發(fā)展主題會議,會議區(qū)被圍得水泄不通,大大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
“3D打印看似這兩年才為人們所認識,實則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將這項技術應用在了火箭零部件的制作中。”北京隆源自動成型系統(tǒng)有限公司馮濤在演講中如是說。他將3D打印的應用比喻為一座水下體積龐大、水上嶄露頭角的冰山,水面上的部分代表已經實現商品化的應用,例如手機殼、人像等,而水下即將浮出水面的部分則預示著3D打印未來廣闊的應用前景。他說:“目前看來這部分市場并不大,然而一旦市場化,則會迸發(fā)出驚人的潛力,如金屬零部件制造等。”處于水下深處的則是人體器官打印,在該領域3D打印被譽為是有前途的解決方案。
與整個制造業(yè)相比,北京印刷學院的3D打印成果則更加貼近印刷業(yè)。北京印刷學院綠色印刷包裝研究院副院長齊英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傳統(tǒng)柔性版材在生產中需要歷經兩次曝光和顯影過程,而3D打印出的柔性版材省去了顯影和曝光環(huán)節(jié),大大提高了效率,采用的水性油墨也是綠色環(huán)保的,她認為這項技術對印刷業(yè)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一旦這項技術的精度問題得到解決,其影響力相當于在柔性版領域投放了一枚炸彈。”
主題會議上,觀眾們踴躍地提出了各種有趣而實際的問題,如3D打印產品硬度如何、如何實現豐富的色彩還原、如何將設計稿在3D打印軟件與常用軟件間進行格式轉換等。甚至有觀眾直接問:“3D打印照相館內打印一個人像多少錢?”
配合會議區(qū)旁展示的古代雕塑和壁畫還原產品、柔性印版等各種3D打印產品,與會者均感嘆當前3D打印技術的應用覆蓋速度之快,“3D打印已經從火箭制造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融合 傳統(tǒng) 現代=廣闊前景
傳統(tǒng)工藝與前沿技術之間并非如南北極般“水火不容”、處于行業(yè)的兩個,將二者融合在一起更會迸發(fā)出新的火花。
據李東方介紹,珂羅版字畫雖然精美,但也有技術瓶頸,無法實現立體效果就是珂羅版技術一直未能解決的難題。其復制出的油畫有視覺而無觸覺,看著像、摸起來卻不像,而這似乎正是3D打印技術的特點。如若能夠借助珂羅版技術色彩還原方面的特長,發(fā)揮3D打印立體復制中的優(yōu)勢,將兩項技術合二為一,強強聯合后,想必能夠產生1 1>2的效果。這或將成為未來傳統(tǒng)工藝與前沿技術的融合點。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從德國到中國深圳:Formnext全球增材制造盛宴,Formnext Asia大灣區(qū)接棒引領3D打印未來
Formnext Asia深圳展將于2025年8月26日至28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2025-02-24 10:47:48
- 17435
-
亞洲國際模具展 — 廣州站2025同期活動將呈獻模具制造和加工領域前沿進展
亞洲國際模具展 — 廣州站將于2025年2月25至27日重返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3.1展廳。- 2025-01-21 14:20:31
- 18917
-
市場研究:火爆的3D打印農場,“卷”出制造業(yè)新業(yè)態(tài),Formnext Asia深圳3D打印農場大會掀起浪潮
從2024年開始火爆國內的3D打印農場,已經成為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斜杠青年掘金的夢想之地。- 2025-01-15 11:00:36
- 20546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